大鼠尾動脈內皮細胞
英文名稱:Rat Tail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
貨號: CP-R383
價格: ¥3480
規(guī)格:
5×10^5Cells/T25 (常溫)
產品信息
產品名稱 | 大鼠尾動脈內皮細胞 | ||||||||||||||||||
組織來源 | 尾動脈組織 | ||||||||||||||||||
產品規(guī)格 | 5×10^5Cells/T25 | ||||||||||||||||||
細胞簡介 | 大鼠尾動脈內皮細胞分離自尾動脈組織;尾動脈是鼠尾的主要血管,尾部主要大血管分布表淺,尾側靜脈適于注射給藥,尾正中動脈適于動脈采血、練習顯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術等,實際應用相當普遍。許多動物模型也使用鼠尾。鼠尾部血管豐富,供血來源于薦中動脈和臀上動脈兩個動脈,形成尾椎節(jié)段性分布和縱向貫通分布相結合的特點,尾部淺層3套縱向動靜脈系統(tǒng),鼠尾背側為不規(guī)則動靜脈鏈狀結構,深層血管與淺層血管雙層籠狀以每節(jié)脊椎為單位溝通,且呈動靜脈血管徑不匹配的特點。通過研究發(fā)現(xiàn)鼠尾存在兩套血源: 薦中動脈和臀上動脈。其在尾部依尾橫動脈形成溝通。尾橫動脈呈尾椎節(jié)段性分布,直接溝通尾正中動脈、尾深動脈和皮支。在尾部被橫斷后,可以保持損傷節(jié)段以上尾椎的動靜脈回流通路; 鼠尾存在動靜脈口徑明顯不規(guī)范的現(xiàn)象: 尾外側靜脈明顯大于伴隨的動脈,而正中動脈明顯大于伴隨的靜脈,形成供血主要來自腹面的尾正中動,回血主要依靠兩側的尾側靜脈,符合腹面動脈保護的安全性,同時利于血管散熱,尾橫動脈提供了不同血源體系的溝通渠道。參考文獻[王蕾,葉明霞.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結構與鼠尾的生理功能探討]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方法簡介 | 普諾賽實驗室分離的大鼠尾動脈內皮細胞采用胰蛋白酶-膠原酶聯(lián)合消化法結合差速貼壁法、并通過內皮細胞專用培養(yǎng)基培養(yǎng)篩選制備而來,細胞總量約為5×10? cells/瓶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質量檢測 | 普諾賽實驗室分離的大鼠尾動脈內皮細胞經CD31免疫熒光鑒定,純度可達90%以上,且不含有HIV-1、HBV、HCV、支原體、細菌、酵母和真菌等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培養(yǎng)信息 |
|
注:百度瀏覽器無法支持掃一掃功能,請輸入識別碼,獲取相應產品資料

識別碼示意圖
×